半导体设备是支撑电子行业发展的基石,也是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环节市场空间最广阔,战略价值最重要的一环。从整体来看,中国大陆的半导体设备行业,同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一样,享受着本土晶圆厂扩产,地方规划重点扶持的政策福利。从国内市场而言,供应链结构合理化和地缘政治的需求,带来了国内设备市场国产替代的动能。因此,国产设备商享有晶圆厂扩产+国产化提速的双重增速。
根据SEMI2022年7月中旬发布的报告预测,半导体制造设备全球总销售额预计将在2022年再次突破记录达到1175亿美元,比2021的1025亿美元增长14.7%,并预计在2023年增至1208亿美元。全球半导体设备作为一个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点的行业,将实现罕见的连续四年的快速增长。本轮的半导体设备周期在全球范围内延续的时长超出预期。
半导体设备分类、发展现状及驱动因素
1.分类
以产业链应用环节来划分,半导体设备可分为前道工艺设备(晶圆制造)和后道工艺设备(封装测试)两个大类。其中后道工艺设备还可以细分为封装设备和测试设备。设备中的前道设备占据了整个市场的80%-85%,其中光刻机,刻蚀机和薄膜设备是价值量最大的三大环节,各自所占的市场规模均达到了前道设备总量的20%以上。因此,全球半导体设备前十名厂商之中,有多家是平台型企业,横跨多个半导体工艺环节。
2.发展现状
半导体产业链庞大复杂的特性,使得很难有某一家公司能够在所有设备领域做到全覆盖。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企业共享整个市场。
从2021年的全球竞争格局来看,第一梯队top5的收入规模均在百亿规模左右或以上,排名前top10的公司营收体量也要在20亿美元以上。对比国内设备龙头北方华创2021年电子装备业务(包含集成电路业务和泛半导体业务)约为79.5亿元人民币的营收,我国半导体装备行业的营收规模距行业头部厂商仍存在较大差距,替代空间巨大。
按照2021财年半导体业务收入排名,全球前五大半导体设备厂商分别为应用材料242亿美元营收,ASML约211亿美元营收,东京电子171亿美元营收,泛林半导体165亿美元应收,柯磊82亿美元营收。分地区来看,排名前十的厂商中有五家日本公司,四家美国公司,以及一家荷兰公司。
2021年全球营收排名前五的设备厂商均属于前道设备的应用厂商,与前道设备占据80%以上的设备市场相匹配。同时,前五大厂商中有三家是平台型(应用材料,泛林半导体,东京电子),横跨刻蚀,薄膜,清洗,离子注入等多个领域,对比来看,国内许多公司也在横向拓展业务领域以不断突破天花板,向平台型转型。比如,中微公司从刻蚀及化合物半导体外延设备延展到集成电路薄膜设备;万业企业从离子注入设备延展到其嘉芯半导体子公司,覆盖除光刻机之外的几乎全部前道大类;盛美上海从清洗,电镀等业务逐步覆盖,炉管,沉积及其他前道品类。
3.驱动因素
先进制程发展、工艺流程改进,半导体设备迎来新需求。
(1)新能源,AIot推进成熟制程设备发展加速
半导体设备行业波动性成长,产业链最下游电子应用终端发生新变化,产生新需求。半导体设备行业呈现波动性上涨的趋势。近二十年间半导体设备的周期性正在减弱,行业成长趋势加强。得益于各类电子终端的芯片需求,智能化,网联化,AIOT的发展,行业规模连续四年出现大幅度的正增长。2022年仍将维持较高增速,这在半导体设备发展历史上极为罕见。
先进制程(5nm以下先进制程)的扩产和研发投入变得十分巨大,同时成熟制程的芯片需求量大大提升。根据ASML的财报显示,Arf光刻机单价在6000万欧元左右,EUV光刻机单价在1.5亿欧元左右,而最新一代预告的3nm/2nm世代光刻机预计的单价将在3亿欧元以上,先进制成的研发和突破成本以指数曲线的形式上升。在先进制程未来2nm,1nm的发展方向愈发接近物理极限的同时,成熟制程经济效益在不断提高,车规MCU,超级结MOS,光伏IGBT等成熟制程芯片大量缺货,交付期延长,使得行业重新审视成熟制程产线的经济效益,台积电也在2022年提出在未来三年将成熟制程扩产50%。我国半导体设备厂商精准卡位12英寸成熟制程所对应设备,覆盖28nm/14nm以上节点成熟制程领域并不断完善。
(2)从衬底到芯片:工艺流程决定设备使用需求量变化
芯片产线的精细化,自动化程度高,芯片/设备对于环境的要求高。
半导体设备处于产业链最上游环节,中游的芯片代工晶圆厂采购芯片加工设备,将制备好的晶圆衬底进行多个步骤数百道上千道工艺的加工,配合相关设备,通过氧化沉积,光刻,刻蚀,沉积,离子注入,退火,电镀,研磨等步骤完成前道加工,再交由封测厂进行封装测试,出产芯片成品。
芯片的制造在极其微观的层面,90nm的晶体管大小与流行感冒病毒大小类似。在制程以纳米级别来计量的芯片领域,生产加工流程在自动化高精密的产线上进行,对设备技术的要求极高。无论是设备的制造产线,还是晶圆厂的生产产线,所有芯片的生产加工均在无尘室中完成。任何外部的灰尘都会损坏晶圆,影响良率,因此对于环境和温度的控制也有一定的要求。在代工厂中,晶圆衬底在自动化产线上在各个设备间传送生产,历经全部工艺流程大致所需2-3个月的时间,这其中不包括后道封装所需要的时间。通常来说,晶圆厂中的设备90%的时间都在运行,剩余时间用于调整和维护。
前道工艺步骤繁杂,工序繁多,是芯片出产过程中技术难度较大,资金投入最多的环节。在芯片代工厂中的芯片的工艺制备流程如下:氧化、匀胶、曝光、显影、刻蚀、沉积、研磨、离子注入、退火。离子注入完成之后,继续沉积二氧化硅层,然后重复涂胶,光刻,显影,刻蚀等步骤进入另一个循环,用以挖出连接金属层(导电层)的通孔,从而使互通互联得以是现在晶圆中。实现这一功能的是使用物理气相沉积的方式沉积金属层。上述步骤在晶圆的生产制造中将重复数次,直到一个完成的集成电路被制作完成。最后,将制备好的晶圆进行减薄,切片,封装,检测。完成后到的工艺流程,至此,一颗完整的芯片制作完成。
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发仅为更大范围传播,若有异议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:15711175768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