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服热线:400-650-7658 0316-7678695English日本語
行业新闻
首页 > 新闻动态> 行业新闻

弹丸小国坐上世界经济第二把交椅,日本半导体是如何衰落的?

时间: 2022-05-09浏览次数:251
  

弹丸小国坐上世界经济第二把交椅,日本半导体是如何衰落的?


日元贬值,总算刷新了日本在经济新闻上平淡如水的局面,要知道,80年代的日本GDP曾一度达到美国的60%,半导体技术一骑绝尘,引领时代。一个弹丸小国坐上世界经济第二把交椅!是何原因让此等体量的高科技大国,在短时间内一败涂地?甚至让其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,停滞不前呢?喜欢的朋友可以长按点赞三秒,我们现在出发!


辉煌的日本半导体


先说日本的半导体到底多牛,比起现在的华为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
日本半导体之父,也是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写过一本书,叫做《日本可以说不》,那个时候呀,真是日本半导体的高光时刻,差点收购了美国的仙童公司,这个仙童公司如果你不熟悉,我可以告诉你,它就是所有硅谷公司的老祖宗,AMD和英特尔的创始人都曾是它的员工。从上世纪60年代,盛田昭夫买回晶体管技术,成为日本半导体行业的开端,很快日本就认识到了半导体发展的巨大前景,日本也大力扶持,全国上下齐心协力。1974年还批准了“超大规模集成电路”计划,那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,到了80年代日本在全球DRAM的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80%,这场世界半导体考试,排名前三的企业全是日本,状元NEC,榜眼东芝,探花日立。


可惜这本书出来没多久,日本就说不了“不”了。


戏剧化的衰败


这是个有点跌宕起伏的故事,看到日本半导体这样迅猛的发展,硅谷怎么可能坐以待毙,他们也成立了半导体行业协会,简称SIA,向美国提出限制日本半导体行业。那个时候美国多少要点脸皮,表示不参与商业竞争,有能耐自己搞去。这可激发了SIA的间谍潜质。


现在的日本宅男文化盛行,生育率低下,经济也鹤立鸡群,全世界都在膨胀,它却在通货紧缩,而日本半导体的衰败可以说是日本经济发展的缩影。


碟中碟故事


在1982年,日立公司的计划部工程师林建治,“偶然”机会得到了一份IBM技术资料,这份资料怎么由来的,这个你可以听完故事回头看,跟“无间道”似的,但这资料只有一半,为了拿到另一半,林建治重金收买了原IBM的员工坎迪特,没想到这坎迪特其实是联邦调查局的“陈永仁”,中间肯定也有多次较量,真真假假,步步为营,网撒的差不多了,正当林建治满心欢喜的准备“金钱换机密”的时候,直接被联邦调查员抓了现行,之后经过调查,七七八八,拐弯抹角的抓了一些公司的工程师和中层,甚至包括三菱的工程师。


你以为就这样结束了,那你可想错了,这只是点燃了一个引线。引爆的第一个雷


这事通过媒体的大肆渲染,抨击日本的“卑鄙无耻”,媒体直接用了“第二次珍珠港事件”来形容此事,这高帽子一戴,很快就上达天庭了,美国政客也开始纷纷要求对日本进行制裁,最终结果就是日立服软,花了100亿日元与IBM达成和解,IBM正式确立了霸主地位,日立从IBM的有力竞争对手直接降级成分销商了,如果这还是仅限于商业的谍战,那么,别急!第二个雷很快就来了


1982到1984年间,日本东芝公司先后以普通机床名义向苏联提供了8台加工精度和效率都非常高的MBP-110铣床,还配套了数控装置和后期调配服务,要知道向其他国家出口,可用于军事的车床,是需要国家批准的,更何况一方是美国冤家苏联,一方是受制于美国的日本。你说这日本不是太岁头上动土吗?


一个半导体就让日本经济几乎走入了“万劫不复”的境地,以小见大,自然界从来没有“仁慈”可言,弱肉强食才是主色调。第二个雷在路上了。


衰落的半导体行业


其实在日本出口苏联之前,苏联的潜艇已经做到让美国侦听比较困难了,而且法国、意大利等国家也曾向苏联出口过此类设备,但是美国就是要搞,针对性执法,本来美国没怎么参与制约日本的半导体发展,这件事直接促使了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东芝制裁法案,包括:五年内禁止东芝公司对美国出口商品,关闭了东芝在美国的工厂,还加征了100%的惩罚性的关税,并罚款1万亿日元。


经济惩罚还没结束,美国的其他惩罚紧跟其后,日本当时的首相中曾根康弘亲自飞去美国赔礼道歉,鞠躬谢罪,东芝甚至花费1亿日元在美国50多家报纸上整版的刊登“悔罪广告”,日本这般卑躬屈膝,最终结果是日本不得已与美国签订了一个《美日半导体协议》,其中规定了日本必须停止在全球市场倾销,修改“合理”价格出售芯片,并开放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的知识产权和专利。这都没完,还有二次修订协议,强制要求国外的半导体产品在日本本土市场不得少于20%。


这一套组合拳,直接让日本得DRAM从全球市场80%的份额暴跌至10%。最后,东芝的半导体部分以180亿美元卖给了贝恩财团联盟。


至此,日本半导体学霸时代结束。


历史都有惊人的相似,美国早就有了运用国家权力打击外国企业的丰富经验,不仅做事滴水不漏,还能在法律层面挑不出毛病。面对快速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,美国快准狠地使出当年的招数,曾想以华为为契机,以孟女士为突破口,想重蹈覆辙,只是没想到,这一脚踹到了铁板上。


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发仅为更大范围传播,若有异议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:zhangkai@cgbtek.com


大正华嘉科技(香河)有限公司 Copyright © 2019   冀ICP备19024009号